1、掌握全脑速读,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读书;
2、3到10倍提升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使孩子轻松应对学习、考试;
3、改善注意力,学习自我控制,让孩子用心学习,不再分神、溜号、三心二意;
4、提高记忆力,告别遗忘,读书不在头痛、烦恼;
5、全脑开发,提高孩子思维能力,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变得更聪明;
6、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孩子快乐读书;
7、学习自我管理,建立读书习惯,让孩子主动学习。
语文能力,孩子具备了吗?
一分钟速读2000字以上,并且记忆60%~90%知识要点。快速高效阅读迫在眉睫!
5天训练,让孩子自创诗50首以上,华人之子培养热爱中国诗词文化的原创小诗人,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惊呆众人!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
语文课本变天:
一年级就有《论语》
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
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网友们纷纷感慨,“幸亏毕业得早!”
那中考是什么情况呢?2018年苏州中考语文结束,有媒体做了调查:
考生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型新颖,考前刷题对语文发挥作用并不明显。尤其名著阅读,一些家长表示“有点偏向高中的出题方向了”。
最拉分数的学科为什么变成了语文?
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杭州天长小学五年级家长说:
孩子进入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
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而阅读的优势往往到高年级才逐渐显现,所以,在优等生之间,往往是语文拉分厉害!
往远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
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间变小;
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语文,拉分容易提分难!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未来语文的地位急剧上升。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教育部早就告诉你,
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其实,对于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那么,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中高考语文未来会难在哪里?
1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
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2 、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
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3 、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自前两年起中小学都已陆续更换教材,开始使用“部编本”的语文教材。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
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
从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使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