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全脑速读,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读书;
2、3到10倍提升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使孩子轻松应对学习、考试;
3、改善注意力,学习自我控制,让孩子用心学习,不再分神、溜号、三心二意;
4、提高记忆力,告别遗忘,读书不在头痛、烦恼;
5、全脑开发,提高孩子思维能力,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变得更聪明;
6、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孩子快乐读书;
7、学习自我管理,建立读书习惯,让孩子主动学习。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视觉器官——眼睛,在一定的单位时间的最大范围内,一次性能够吸收处于分散状态的最大数量的,可作为整体识别的有用信息的心理认知过程。
相对于如何学会快速阅读而言,对于这个过程的正确认识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它包括以下含义:
首先,整体感知是人类运用自己的以眼睛和大脑为主的感知器官认识世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人的眼睛识别认知对象,再根据大脑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储备进行评估和判断,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觉及概念。
如人的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温度、形状等自然属性的反映,而人的知觉则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概括及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在快速阅读训练中也是如此。
其次,整体感知是把每一个识别瞬间所认知的数个零散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感知的过程。
人们在阅读或训练速读时的知觉产生并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的孤立的映象,而是由各种感觉结合而成的具体事物的映象。
如房屋、车子、机器、树木等等。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和部分组成的综合体,事物的整体跟它的个别属性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其三,整体感知在人们阅读过程中感知各种各样的对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感知单位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
例如,我们看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时,小学生可能就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来读,来识别和感知它;而中学生和大人们在阅读它时,一般就不会把这十个字一个一个地来认,而直接把它想像为是“中南海 ”,是中国政(和谐)府的权力机关。
再如我们看到“中国航天伟大成就” 几千字的报告文学时,往往会把焦点注视在“导弹”“卫星”、“神州飞船”、“嫦娥奔月”等关键词中去,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一下子就映入大脑,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整体感知。
根据感知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知道感知单位不同,阅读中理解的作用和记忆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阅读时以字或词为感知单位,虽然有时会在校对或阅读艰深的古文时效果较好,但在大多阅读中等难度以下的读物时,不仅速度慢,而且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差,所以速读训练中感知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