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全脑速读,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读书;
2、3到10倍提升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使孩子轻松应对学习、考试;
3、改善注意力,学习自我控制,让孩子用心学习,不再分神、溜号、三心二意;
4、提高记忆力,告别遗忘,读书不在头痛、烦恼;
5、全脑开发,提高孩子思维能力,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变得更聪明;
6、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孩子快乐读书;
7、学习自我管理,建立读书习惯,让孩子主动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每天看书,记得多少暂时先不说,阅读的速度却一直很慢。
很多时候,我们想写篇文章,就是憋不出,苦于没有素材。
很多时候,我们会嫉妒,为什么别人阅读一本接着一本,自己一本都还没看完。
通常我们会把原因归因于隔壁家的孩子,智商高成绩好。但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对应的方法和步骤,找到方法“按图施工”就好了。
因此对于我们平时阅读的内容,可以用高效阅读法来阅读,用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改变大脑思考结构,从而改变行为,便能提高阅读速度了。
减少音读
减少音读,就是尽量通过眼睛而不是通过耳朵来进行阅读。
一般人进行阅读的时候,实质上是通过耳朵来进行的,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个字,基本上都需要通过默读的方式,转化为声音,从而被大脑吸收。事实上,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声音信息。这样的阅读,称之为“音读”。
也就是说,在这种阅读方式之中,眼睛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耳朵。这样的读书,实质上就是“听书”,相当于自己念给自己听。这跟大人念书给小孩听,小孩只用耳朵来听,是一样的道理。
普通人的阅读速度,为什么每分钟只有300—500字,关键就是在这里。因为,以我们说话的速度,一分钟能够说300字,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我们默读的时候,默读的速度可以做到比说话更快,那么大概每分钟500字就差不多是上限了,再也很难提高了。
如果不做到大幅度地减少默读(也就是音读),那么,阅读速度是无法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我们的阅读不依赖于声音,而是通过眼睛直接把文字信息吸收进大脑,那么,阅读速度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突破。
事实上,快速阅读正是这样来进行训练的。
如果说大脑的理解过程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话,那么,传统的阅读,当眼睛所看到的文字通过默读而被转化为声音的时候,大脑一接触到熟悉的声音,就会条件反射式地对这些声音进行理解。
而快速阅读的训练,就是要打破“文字——声音——理解”这个旧有的条件反射链条,直接在“文字”与“理解”之间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形成“文字——理解”的条件反射模式,让大脑一看到文字,立刻就能条件反射地进行理解,而不必依赖于通过声音来进行理解。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眼脑直映”。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就是尽量一眼看尽可能多的文字而不是一眼只看一个字。
传统的阅读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来读的。而整体感知则是一次注视一个短语、一个短句或一行文字,将一大堆文字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记忆。
一次看一个字的,称为“点式阅读”;一次同时看几个字到一行字的,称为“线式阅读”;一次同时看两行字以上的,称为“面式阅读”。
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都是属于整体感知的范畴。
如果我们一次只看一个字,那么,想忍住不默读都很难,毕竟默读早已成为多年的习惯了。
但是,如果我们一次同时看几个字、甚至很多个字呢?
先举个英语的例子,例如,这里有几个字母:E、N、G、L、I、S、H,当你一个一个字母去看的时候,大概会忍不住进行默读。
然而,如果把它们组合在在一起:ENGLISH,或者小写:english,你一看就知道是“英语”的意思,根本就用不着一个接一个字母去读。也就是说,当你把这些字母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感知的时候,你马上就能理解。
这就是“整体感知”的原理。
运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经过系统的训练,从以前一次只读一个字,逐渐扩展为一次能感知到5个字、10个字、一行、两行,甚至更夸张的,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能够经过系统训练,那么,做到一目十行、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00字以上,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或许你会问有疑问:对于这些我们所熟悉、所学习过的内容,整体地看一眼就能把它们辨别出来,这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那些以前没有看过的陌生内容,也能做到整体看一眼就能大概理解吗?难道理解的过程不需要花时间吗?
对于这样的疑问,我们的回答是:也行理解的过程是需要花时间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宇宙中最神奇、最精妙的大脑来说,在一刹那之间理解一大堆的东西,或许并不是什么难事。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电光火石之间,我们的大脑中就闪过了无数的念头。既然一刹那之间能够想那么多东西,那么,一刹那间理解许多文字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快速眼动
快速眼动,就是提高眼球移动的速度,减少视线在文字上停留的时间。
一般人在阅读的时候,眼睛的视线停留在某个字或某个词上面,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因为看到某个字词的时候,要先进行默读,然后慢慢进行理解,这个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
这个时候,视线停留的时间比较多,而视线移到的时间则相对比较少,因此阅读的速度也比较慢。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视线能够毫不停留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进行快速扫描,那么阅读的速度自然就快了很多。
视线移动的速度快还是慢,这其实是一种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快的人,视线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而阅读速度慢的人,视线移动的速度就比较慢。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眼球快速跳动,让我们的视线移动速度加快,那么,我们的阅读速度自然就会加快。
通常,我们会用一些方法来训练自己的眼球移动速度,如下图,眼睛的视线从左上角的黑点开始,沿着黑线向右,然后不断快速地向下移动。这样训练一段时间,眼球移动的速度自然就会比以前快了。
当然,类似的训练方法还有很多,目的就是让我们养成眼球快速移动的习惯。这样不断练习,刚开始理解率可能不是很高,但练习多了,理解率就能够不断提升。
即便不进行这样系统的训练,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刻意加快眼球移动的速度,久而久之,在保持理解率不变的情况下,阅读速度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
当然,如果能够经过系统训练,阅读速度的提高自然会更快、更明显。
关注重点
关注重点,就是对重点内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而对于非重点则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浏览而过。
除了那些需要一字不漏完整记忆的资料,大部分的阅读材料其实只要达到理解的目的就可以了。而对于这些只需要理解的阅读材料而言,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或许会很多,然而真正的重点、关键内容,其实并不会太多。
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真正需要用心关注、用心理解的,就是这些重点的地方。只要能够领悟文章或者某些段落的重点,其它的相关内容一带而过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阅读速度并不是由此至终都完全一样的,而是会起伏变化的。在容易理解的地方快一些,难理解的地方则可以慢一些;在不是很重点的地方可以快一些,而在重点的地方则可以慢一些。
当遇到重点内容的时候,我们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充分地进行理解吸收;而遇到非重点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快速一扫而过,大致能理解就可以了,不必每个地方都弄得很明白。
运用以上快速阅读的四个原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阅读速度会获得很明显的提高。从我们针对成年人的快速阅读网络教学实践来看,经过10个晚上(每晚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大部分学员都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字左右的速度。可见,大幅度提升阅读速度,不是一件难事。如果再进一步加以训练,甚至可以达到更快的阅读速度。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大脑的学习潜能,比起成年人要大得多。如果中小学生能够在上面这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波动速读、影像阅读等训练,他们的阅读速度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字、2万字以上的速度。当然,这方面的训练方法要复杂一些,跟右脑开发方面的训练有比较大的关系。